导读
2025年,软银集团以资本为杠杆,在全球AI算力产业链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投资风暴。其创始人孙正义以“人工超级智能(ASI)”为终极目标,通过一系列横跨芯片设计、制造、数据中心和AI应用的垂直整合投资,构建一个由软银主导的AI全产业链生态。这场豪赌的核心在于,软银不再满足于作为财务投资者,而是要成为AI时代的“行业组织者”,通过控制从底层硬件到顶层应用的全链条,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文字编辑|宋雨涵
1
软银频繁出手
拿钱“铺一条AI路”
2025年,全球科技产业的聚光灯再次聚焦于日本投资巨头软银集团及其灵魂人物孙正义。这一次,他不再仅仅是风险投资的参与者,而是亲自下场,以资本为杠杆,试图撬动整个人工智能(AI)产业的未来。
入股Intel:20亿美金的战略“强心针”
2025年8月19日,软银与英特尔签最终证券购买协议,软银向英特尔普通股投资20亿美元,成其前十大股东,这对转型且需外部信任的英特尔是强心剂。孙正义称半导体是行业基础,英特尔是创新领导者,此投资体现其相信先进半导体制造和供应将在美扩张且英特尔将起关键作用。软银此举既是对新任CEO陈立武战略的背书,也呼应其在“美国本土制造+算力自主化”的押注,且早前市场传软银与英特尔探讨过收购其代工业务。
Stargate项目:数据中心“工业品化”大布局
2025年1月,软银与OpenAI、Oracle宣布“Stargate项目”,将分阶段在美国多地建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AI算力。2025年8月18日,富士康宣布在俄亥俄州与软银合作改造前电动车工厂为Stargate超级数据中心设备产线,项目由三方联合推动,规划投资5000亿美元。Stargate意在将AI服务器标准化、流水线化生产,尽量在美国本地完成制造与配套。
OpenAI融资:软银在应用层的“收口”大动作
2025年3月,OpenAI宣布新一轮融资,总额最高达400亿美元,软银是主导投资方,资金分批到位,前提是公司治理结构理顺。OpenAI是大模型应用层龙头,这笔融资与Stargate建设同步推进,软银既投“工具”又投“工厂”,还在“应用层”收口。
收购Ampere:补齐CPU自主可控的关键短板
2025年3月,软银以65亿美元宣布收购Arm服务器CPU厂商Ampere(待监管批准)。Ampere由前英特尔高管创立,是Arm在服务器CPU领域重要突破者,其处理器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和AI推理场景。软银收购补齐“CPU自主可控”缺口,与Arm IP业务联动,为构建算力生态打基础。
收购Graphcore:探寻GPU之外的算力新路径
2024年7月,软银收购濒临破产的Graphcore,巩固了Arm在半导体IP领域的领导地位。Graphcore曾是英国AI芯片新星,凭借独特IPU架构吸引客户和投资者,但因生态和资金问题失势。软银收购拯救了该企业,掌握另一条AI加速器技术路径,补充GPU。
这一系列密集且规模空前的投资,并非简单的财务布局,而是孙正义精心策划的一场横跨AI全产业链的“世纪豪赌”。其核心目标,是围绕他提出的“人工超级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 ASI)”这一宏大愿景,构建一个从底层芯片知识产权(IP)、芯片设计与制造,到顶层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AI应用生态的完整闭环。
这场豪赌不仅关乎软银自身的未来,更可能深刻重塑全球科技力量的平衡,挑战英伟达、微软、谷歌等现有巨头的地位,并引领世界进入一个由AI驱动的全新时代。
2
“人工超级智能(ASI)”愿景
2035年的终极目标
驱动软银这场豪赌的,是孙正义对“人工超级智能(ASI)”的坚定信念和狂热追求。在他看来,当前备受关注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仅仅是通往ASI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孙正义在多个场合描绘了他的ASI蓝图:到2030年,AI的智能水平可能达到人类的1到10倍;而到了2035年,ASI将诞生,其智能将比人类高出惊人的10,000倍 。他坚信,ASI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解决从疾病到能源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
孙正义甚至将ASI的实现视为自己的人生使命,他曾公开表示:“软银为何而创立?孙正义为何而生?这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我认为我生来就是为了实现ASI。我是非常认真的。” 这一愿景不仅是孙正义个人的哲学思考,更是软银AI战略的最终目标。
所有的投资布局,无论是芯片、制造还是数据中心,都是为了给这个“比人类聪明一万倍”的智能体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和算力支持。ASI的实现,将意味着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的到来,而软银的目标,就是成为那个唯一的赢家 。
三、软银AI帝国蓝图:全产业链布局解析
软银的AI帝国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张精心设计的、覆盖AI全产业链的战略蓝图之上。这张蓝图以孙正义的“人工超级智能(ASI)”愿景为顶层设计,向下延伸至芯片设计、制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最终落地于AI应用。每一个环节都通过资本并购或战略投资被紧密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战略影响:对全球主要科技巨头的冲击
01
挑战英伟达:构建Arm生态抗衡CUDA
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占主导,关键在于CUDA软件生态。软银采取“曲线救国”策略,不追求短期内造出性能超越英伟达的芯片,而是构建以Arm IP为核心的开放硬件生态系统,整合Ampere高性能CPU和Graphcore专用IPU,提供通用计算到专用加速的解决方案,吸引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客户。若Arm生态能提供可比的开发工具和性能,英伟达市场垄断地位和高定价权将受挑战。
02
直面微软与谷歌:云计算和AI服务竞争
微软与OpenAI合作使Azure成为领先AI算力提供商。软银主导对OpenAI大规模投资并启动Stargate项目,为其提供超越Azure的专用算力,挑战微软地位。软银掌握算力基础设施,可与微软、谷歌等在AI服务领域竞争。未来AI模型竞争背后是算力基础设施竞争,软银布局占优。
03
与甲骨文的竞合关系:Stargate项目中的合作与潜在竞争
Stargate项目中,软银与甲骨文紧密合作,甲骨文负责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软银提供资金支持,短期双赢。但软银目标构建完整AI生态系统,未来可能涉足企业AI服务领域,与甲骨文核心业务冲突,双方关系是“竞合”,当前合作,未来可能成竞争对手。
Stargate项目这样的国家级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将极大地提升全球AI算力的总供给。更强大的算力意味着AI研究人员可以训练更大、更复杂的模型,从而加速AI技术的迭代速度。从这个角度看,软银的投资对整个AI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软银大力扶持Arm、Ampere和Graphcore,旨在打破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垄断。如果其战略成功,将为市场提供更多样化的芯片选择,包括基于Arm架构的CPU和专用的IPU。这对于全球AI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降低整个产业链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客户将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在性能、功耗和成本之间做出更灵活的选择,从而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
但是软银的“All-in”式投资,可能会引发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AI“军备竞赛”。其他科技巨头和国家为了不被甩在身后,可能被迫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类似的布局。这种竞赛虽然能加速技术发展,但也可能导致市场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几个超级玩家手中,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中小AI企业和初创公司将面临更高的进入壁垒,创新和竞争可能会受到抑制,全球AI产业的格局可能变得更加两极分化。
结语:
孙正义的“人工超级智能”梦,是一场充满想象力的高风险赌博。它能否实现,时间将给出最终的答案。但无论成败,这场豪赌都将为全球AI产业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深刻影响我们未来的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