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北京“AI狂飙”向世界递出“数字友好城市”新名片

导读

“我代表北京,诚挚邀请全球数字经济伙伴共赴盛会。”今年3月,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现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的“数字人分身”通过生成式AI技术,跨越万里向欧洲与会者发出邀请。

这一颇具未来感的场景,成为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化的生动注脚。四个月后,7月2日至5日,这场以 “建设数字友好城市” 为主题的国际盛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办。

首次迎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联合主办方,汇聚50余国政要、300多名国际组织代表及上千名行业领袖,共同探索技术与人、城市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数字未来。

文字编辑|宋雨涵

1

全球联盟:北京倡议的国际回响

从理念到机制的制度创新

开幕式上,一项标志性成果引发全球瞩目——北京携手五大洲40余个核心城市,发起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 。该联盟聚焦数字基建、跨境数据治理、AI伦理等关键议题,推动城市间产业生态共建与治理规则协同。

从2023年提出“数字经济伙伴城市”倡议,到2024年启动“六项行动计划”,再到此次机制化联盟落地,北京以三年三步走的实践,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系统性 “中国方案” 。

■ 这一国际合作网络的构建在年初已显露端倪。

3月4日,大会首次走进欧洲,在巴塞罗那设立分会场,与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同期举办。活动期间,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与巴塞罗那商会等签署协议,筹建首个欧洲海外服务中心,为数字企业出海搭建桥梁。

“北京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先行探索者,积极践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姜广智通过数字人分身在巴塞罗那表示,巴塞罗那作为欧洲数字经济核心枢纽,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2

北京实力:AI第一城的硬核底气

聚焦AI落地

本届大会全方位展示了北京作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赵超凡在致辞中指出,北京依托“政策-载体-场景-生态”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已形成全球领先的AI产业生态。作为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主体最活跃的区域,北京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为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优质土壤。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发言中透露,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北京已聚集全国35%的备案大模型和40%的顶尖AI人才,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半壁江山。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四项工作:

  • 一是以应用为导向,强化软件企业服务商主体作用,提升AI行业渗透率;
  • 二是实施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工程,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 三是统筹国产算力芯片供给,年底前实现4.5万P智能算力供给;
  • 四是打造标杆示范工程,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论坛成果丰硕: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榜TOP100正式揭晓;“杨梅工业”智能体开发平台开源上线;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平台启动;开源中国发布“Gitee Xtreme 极智AI”开发工具;中国移动推出AI三维能力体系;北京市发布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典型案例集。

在场景落地环节,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揭榜挂帅”计划重磅发布,首批遴选制造业、教育、医疗、金融等12个重点领域,设立1.1亿元专项预算。项目将通过公开征集创新解决方案,构建“需求发布-技术攻关-场景验证-规模推广”的闭环机制,加速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此次场景清单涵盖智慧水厂、街道安全、建筑智能化等新型场景,为AI技术提供多元应用土壤。

三、《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5年)》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算力中心服务商持续突破技术边界、优化服务体系,行业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基于对产业变革趋势、竞争格局演化及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度洞察,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智能算力创新发展论坛上重磅发布《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5年)》,并披露了我国算力中心服务商能力象限TOP15企业。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正在从基础设施向创新能力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动能。同时提出“标准引领、生态协同、全球互信”三大路径,深化国际合作,助力中国算力方案全球化。

4

人本智能

从效率优先到以人为本

在数字技术投资与跨境协同创新论坛上, “人本智能”理念引发热议。这一理念强调在AI研发应用中以满足人类需求和谋求人类福祉为首要目标。

联想集团副总裁王会文在演讲中提出,技术路径与价值路径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两大路径。其中,价值路径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秉持 “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的科技发展观。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生长,但如何生长得更好,正是‘人本智能’所关注的。”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杨小康指出,“希望到2050年智能化全面到来时,人类依然站在机器之上”。

随着理念不断深化,近50家企业和机构已加入《人本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涵盖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慧养老等核心赛道。这一生态圈的形成,为技术创新装上了伦理罗盘。

结语: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论坛不仅展示了技术成果,更重要的是揭示了AI落地的“北京路径”——以政策为引导、以场景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以生态为支撑的系统推进模式。

北京的经验表明:大模型商业闭环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政策制定者、技术开发者、场景应用方形成价值共创的共同体,共享发展红利。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的运作,北京的实践正从城市经验升华为全球财富,为人类数字文明进步提供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