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刀片服务器几多尴尬 国内厂商如何突围

    日前国内服务器厂商浪潮、曙光等纷纷推出自己新的刀片服务器,而国外厂商IBM、戴尔、Sun等也推出了升级换代的刀片服务器产品。刀片服务器市场是一片火热景象。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关数据显示:刀片在中国遭遇了尴尬。那么厂商如何看待刀片服务器市场?刀片服务器市场存在着哪些阻碍?国内外厂商们如何在竞争中突围?
  
    刀片有优势却在中国遭遇尴尬
  
    众所周知,在典型的IT环境中,可能存在三到四个计算层:前端是高速缓存和安全服务器;中间层是应用服务器;后端是数据处理服务器。每个计算层的服务器都分别与其对应的存储设备连接。随着应用需求的扩张,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加入到网络之中,但考虑到总体拥有成本(TCO),企业又必须避免PC、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设备的无节制增长。因此,IT基础设施简化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刀片服务器的优势就在于:它实现了“IT基础设施简化”理念向实际应用的飞跃,不但具备了机架式服务器的所有优势,而且具备了更强的易用性和可管理性。具体表现在:一、降低硬件成本;二、简化部署和维修;三、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中心的空间;四、减少功率消耗。
  
    正是基于上述刀片服务器的优势,IDC在2003年曾预计2007年刀片出货量在服务器市场占25%。但是从2005年IDC服务器市场报告来看,2005年在亚太服务器市场上刀片出货量仅为2%。按照目前的这种增长态势,到2007年刀片出货量估计不会超过10%。可见,刀片服务器市场尚未成熟,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在中国市场,可以说刀片服务器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优势颇多的刀片服务器在中国推广和应用缓慢呢?
  
    标准路漫漫 厂商观点不一
  
    标准化与软件支持是目前刀片服务器的最大困难,在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中目前尚无系统描述刀片服务器系统的标准和标准组存在。各企业基于ISO/IEC/ITU等国际标准组织推出的网络、存储、交换等模块的底层技术标准以及PICMG标准组织的CompactPCI标准、ATCA标准建立了各自的产业生态链及企业自身刀片式服务器联盟。这种各自为政,诸侯纷争的局面让用户感到无从选择,何去何从,不好决策。
  
    对此,浪潮服务器总经理彭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标准化、软件支持以及系统模块都是刀片服务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件需要业界中厂商广泛参与的庞大工程。浪潮正致力于刀片服务器基础技术的研发和本地刀片市场需求验证,和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彼此的市场和技术积累。
  
    戴尔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产品市场经理梁波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刀片服务器内部的大多数组件如处理器、硬盘、内存等都是已在业界非常标准化的组件。当然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各个厂家有自己不同的机箱设计。但这并不完全等同于刀片服务器没有标准化。另外,谈及机箱、内部特殊的板卡及软件时,和今天我们在普通1U或2U的机架式服务器看到的情况一样,不同的厂家也有些不同的设计,也没有完全的通用性可言。
  
    IBM相关负责人称,对于刀片服务器的标准,2006年2月8日,IBM的Blade.org正式成立,超过40家业界领先技术公司成为Blade.org的正式成员,其中包括了Intel,AMD,RedHat等业界领导厂商。最新发布的BladeCenterH的设计规范也将进一步对业界开放。目前已经有超过600家合作伙伴参与在 BladeCenter平台上的解决方案研发。作为唯一一家开放其刀片服务器设计规范的厂商,刀片服务器领域一直悬而未决的标准问题,无疑是IBM的目标所在。
  
    功耗、散热是杀手 外商更突出
  
    刀片服务器之所以在中国遭遇尴尬,除了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2年?3年左右的时间差和上面提及的刀片标准难统一之外,业内人士认为,造成尴尬的重要原因还有两个,那就是功耗和散热。
  
    众所周知,现在用刀片服务器的主要是IDC用户,而IDC机架的电流是额定的,一般是16A。但是在16 A的情况下是无法置入刀片的。因为现在通行刀片服务器的功率一般是在2000W-4000W,需要额外给刀片供电才能满足现有机架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刀片的散热。刀片服务器的单位发热量远超机架和塔式。在IDC空调散热功率不变的前提下,部署刀片的机架之间的间距也要大于部署传统服务器的机架间距,这样一来,刀片的计算密度优势难以彰显。
  
    对此,浪潮服务器总经理彭震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讲,目前大多数国内IDC机房中每机柜只有16A的额定电流,无法满足刀片服务器密集部署的需求。同样,现有机房散热条件无法支持大规模部署刀片服务器。国外品牌高功耗刀片动则功率就达到4000W,无法适应“中国国情”。
  
    戴尔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产品市场经理梁波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称,作为高密度部署的解决方案,刀片服务器首先满足了客户要求高密度部署的要求。也正是因为高密度部署,带给了一部分用户在功耗和散热方面的担心。另外,特定行业如电信的额定电流要求,刀片服务器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看上去和听起来的复杂性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对刀片服务器的认知和部署。
  
    谁跑得更快 谁的刀片就更锋利
  
    可以说,在未来的刀片服务器市场,谁能够解决好上述刀片服务器的标准、散热和功耗的问题,谁就会在刀片服务器市场占到先机,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浪潮服务器总经理彭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讲,所谓谁跑的更快,是指谁更能发现自己用户的真正需求,并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尽管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刀片服务器主流产品仍为国外品牌提供,但是,国外品牌在满足国内用户的需要方面也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国外厂商提供的产品主要针对国外IT机构服务器应用环境与使用习惯作设计,与中国广大IDC、行业用户的实际IT运营状况存在巨大差距。这也为国内服务器厂商提供了一个机遇。利用自身对客户的理解,在细分市场赶超国外品牌。例如我们新近推出的刀片服务器NX4120,就在散热和功耗方面完全适应了我们本地客户的需求。
  
    曙光产品部刀片系列产品经理惠润海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刀片式服务器的标准问题不纯粹是刀片式服务器的问题,应该来说其标准的范畴我们需考虑更长远和系统化。曙光已投入近3000万元进行新一代高效能、可信、可靠刀片式服务器研发。
  
    面对中国国内服务器厂商浪潮和曙光在刀片领域的“后发制人”,国外厂商也不敢怠慢,纷纷出招以对。
  
    日前,IBM发布了5款新的IBMSystemx服务器和BladeCenter刀片服务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的刀片服务器中,IBM采用了“CoolBlue”系列用电管理和散热技术。IBMSystemx服务器及BladeCenter刀片服务器总经理SusanWhitney称,“CoolBlue”创新系列包括为计算环境提供的综合性的硬件和系统管理工具,帮助客户在系统、机架和数据中心级别上更好地优化能量消耗、管理好基础架构的散热。
  
    戴尔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产品市场经理梁波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说,目前,戴尔刀片服务器有两款产品P owerEdge1855和PowerEdge1955。其中PowerEdge1955上个月发布,采用英特尔最新的5100系列双核处理器及和PowerEdge1855相同的机箱,一方面,保护了客户的先期投资,真正降低了客户的总体拥有成本。另一方面,再次提升了企业级运算的性能,和同等数量的1U服务器相比,也大大降低了功耗,更有效地散热。
  
相关链接
  
  刀片服务器历史回顾
  
    在该技术的本质尚未广为人知的时候,又恰逢经济上的低迷,真可谓生不逢时,最早的刀片服务器是在美国的企业级计算市场发生的,2003年以前专业做刀片的厂家有RLX和Egenera两家美国公司,为了在服务器的持续运行管理中,减少TCO,刀片服务器的最初设计者们利用新技术不断优化和提高单位空间内计算机集成度,在小于1U的空间里集成了比1U服务器更好的性能和管理能力。
  
    2000年年底,一家生产商RLX开始向市场推出单处理器的新型服务器,并根据其架构的特点,命名为“刀片服务器(BladeServer)”。简单来看,就是将传统的架式服务器的所有功能集中在一块高度压缩的电路板中,然后再插入到机箱中。复杂地说,就是一个单独的主板上包含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处理器、内存、网络连接和相关的电子器件。如果将多个刀片服务器插入一个机架或机柜中,那么该机架或机柜的基础设施就能够共用,同时具有冗余特性。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每块主板通过本地硬盘运行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So laris等等,类似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
  
    随后的几年,IBM,HP等计算机公司立刻意识到了刀片服务器的强大用处,纷纷推出了自己相应的刀片服务器产品,IBM的BladeCenter和HP的ProliantBL系列刀片服务器,还有Fujitsu公司也推出了PrimergyBx系列刀片服务器。国内的长城、联想等公司也推出了各自的刀片服务器产品。
  
    通过使用管理软件,可以将这些主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不同的用户群服务。根据所需要承担的服务器功能,刀片服务器往往会被分成网络刀片、存储刀片、管理刀片、光纤通道SAN刀片、扩展I/O刀片等等。说刀片是服务器领域的新秀,主要是因为这种产品发展的非常迅速,短短几年时间就以不容忽视的业绩展露头角。仅2005年上半年,中国刀片服务器市场销量就已经达到6798台,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分别达到95.9%和85.7%。显然,这种最初定位于HAHD(HighAvaiMa biMityHigh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新兴服务器平台已经走出诸如石油、气象等特殊应用行业以及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等等高密度计算机环境,逐步走入一般企业的视野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刀片服务器几多尴尬 国内厂商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