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综述:真正的整合–是现实还是幻想?

    谈到整合有两件事情确凿无疑:一是SAN(存储区域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而可靠,二是企业正在为整合SAN寻求越来越“合理的”原因。但是整合毕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其间面临着多种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无论从业务还是技术层面来说都足以令人灰心丧气。

    一些业界专家认为,某些存储厂商宣称只有他们能够提供多SAN管理统一平台控制以及SAN之间存储资源集成所需的各项功能,换句话说,他们炫耀说只有他们实现了企业存储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真正的整合。如此种种令挑战更加艰巨。

    真正整合就是行业标准

    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存储工业专家都认为真正的整合永远不可能由某一家厂商达成。FalconStor副总裁韦恩?兰姆(Wayne Lam)表示,虽然已有几家厂商试图创建真正的整合,但他们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以失败而告终。真正的整合需要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并且成立类似SNIA(存储网络工业协会)或FCIA(光纤通道工业协会)等的行业组织,来创建一种诸如CIM(公共信息模型)的标准,为存储厂商创建一个用以整合的公共平台。

    兰姆认为:“真正整合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存储厂商都执着于一个标准,反而是有些时候他们整合解决方案的办法有可能造成其它的兼容性问题。”在真正达成一个标准之前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不过兰姆也指出了其中乐观的一面,他说至少CIM项目为整合带来了一些希望,因为SNIA和CIM可以做为存储厂商使用的公共平台,并且如果部署恰当,这个公共平台将为真正的整合提供一种可能性。

    另外有些人则认为,作为一个行业,存储厂商确实正在取得真正的进步。据EMC存储网络市场部经理保罗?罗斯(Paul Ross)介绍,一些厂商的成绩尤胜于其他厂商,不过如果你能从传输和协议透明的模块化存储基础设施开始,事情就会简单得多。

    罗斯认为IT企业在面对这项挑战时最关键的问题是要部署集中化的SRM(存储资源管理)基础设施,他解释说:“挑战并不在于两个SAN是否在物理上相连或独立,而是这些SAN是否能够作为一个单一的资源进行管理。”

    多SAN整合的奥秘

    存储客户在进行多SAN整合时当然还面临着其它的挑战和问题,不过兰姆表示所有的一切都归结为一句话:兼容,兼容,再兼容。他认为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即使已经有了象CIM这样的标准,但是一些厂商或者完全不遵循,或者只是以适合他们各自办法的方式来遵循。

    兰姆表示:“当客户试图整合多个SAN时,他们会陷入重重困境,因为一些厂商在整合各个‘SAN之岛’时,或者在某个主机的一个HBA要访问两个SAN的存储数据时,就会产生需求上的相互矛盾,前者比如存储所需的交换机设置,后者比方说一个厂商希望定时或回路计数/回路故障时间是确定的数值,而另一个厂商则需要截然不同的设置,这时客户面临的问题就是:‘我究竟应该选择什么值?’而答案则是:这并不重要,因为不论客户选择何种设置,都会推翻其它厂商推荐的设置。”

    兰姆指出,避开这种两难境地的办法之一是在架构中使用中间件(诸如存储工具等),他表示:“从主机一方面来说,客户需要应付的存储平台只有一个,即存储工具平台。”这是因为存储工具位于数据路径之上,并且能够调整存储设备之间的差异,访问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所以无须根据任何存储厂商的建议值或指标指定主机。

    另外有些业界专家则认为,存储客户必须仔细了解不同厂商的存储子系统是否能够共享同一个SAN,特别是希望以相同的主机访问存储数据时。罗斯表示:“对客户来说最重要的是验证端到端解决方案是否能在现实环境中起到作用,这意味着不仅要检验存储设备和交换机,还要检验HBA、交换机厂商的互操作性、软件、SAN扩展功能如DWDM和通过SONET的光纤通道(FC),以及同时支持多个存储厂商的能力。”

    另一项挑战:光纤不稳定性

    罗斯补充道,光纤的不稳定性是存储客户面临的另一项挑战,他认为光纤通道SAN(FC SAN)的网络登录和退出机制提供了一种在SAN中增加和移除设备的好办法,“在SAN中控制设备间访问采用的是分区机制,当客户试图部署一个大规模SAN时,分区机制就会对SAN中所有其它的参与设备发出一个‘状态改变通知’。”问题是SAN的规模越大,这一类型的数据流就发生得越多,很有可能影响到性能。

    罗斯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如果超大规模SAN中发生了一项错误,比如说分区改变,这个错误就很可能拖垮整个SAN。罗斯表示:“新的机制允许建立大规模计数SAN,能够减小这一类数据流的传输。利用这些新性能可以创建虚拟SAN或子网,以便将SAN的各部分相互隔离。”

    交换机之间的复杂性

    存储客户面临的另一个主要困难是目前的SAN极其复杂。罗斯举例说,如果每个SAN岛都是由典型的16或32路中端交换机组成,那么将它们并入大规模SAN就必须消耗大量端口,而这样也仅能满足交换机之间的互联。另外对跃距和域的数量也有实用上的限制。

    罗斯表示:“如果超过了域和跃距的限制数量,就会导致光纤超时,势必影响性能的发挥。”他认为构建大规模SAN最好的办法是使用大型SAN交换机,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控制级交换机,“这些设备提供强劲的端口能力,可以帮助降低域的数量,同时通过利用诸如电源、散热和控制处理器等的冗余子系统提供高可用性。”(文/天极硬件频道■Rub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综述:真正的整合–是现实还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