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网]太原富士康群殴背后,“代工经济”模式不断受到质疑。类似富士康的制度安排,不仅造成了职工权益与经济发展的脱节,而且最终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如不彻底改变,类似富士康跳楼、群殴的事件还可能再发生。
9月23日夜11点左右,位于山西太原城南的台湾企业富士康厂区内发生众多工人群殴事件,40人在此次事件中受伤,暂无人死亡,目前,事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经初步了解是部分员工和园区保安等在宿舍区发生冲突。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
从“N连跳”,到血汗工厂,再到如今的群殴事件,富士康不断以负面形象进入人们视野。其背后的“代工经济”模式也不断受到质疑。
近年来由于金融海啸冲击与缺工问题,珠三角掀起代工企业倒闭潮,存活之道就是“精实管理”。所谓“精实管理”就是十个人工作交给五个人做,中间节省下来五个人的成本,可以移作企业利润。面对劳动成本低的优势逐渐流失,想要活下来,代工企业只能够推行精实管理。过去赚的是“机会财”,现在经营成本垫高,要赚“管理财”。之前的几年,尽管在全球经济衰退阴影下,富士康遭遇了裁员风波、股价急挫、订单大幅削减。代工IPod、摩托罗拉手机、索尼PSP、诺基亚手机、戴尔电脑……几乎是在世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富士康公司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生产商。富士康的成功就在于这种精实管理。为了追赶速度,富士康员工的工作近乎疯狂。富士康建立了全球48小时远程互动设计体系。通过互联网,利用时差,使美国和大陆的工程师以接力赛的形式完成设计。富士康还有细节管理、信息化管理、军事化管理、保密管理等制胜法宝。军事化管理让富士康达到了没有管理只有执行的境界。正是这些管理理念让富士康获得了全球3C产业品牌厂商的信赖和赞誉,但却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它对客户的精准来自于对员工的严苛,在倡导人性化管理的今天,它显然是不得人心的。
自从在中国建厂之后,富士康各地的员工人数以每年数万人的速度快速增加。这些员工被招进来后,就像是“被植入了电脑芯片的人”,每天都在接受同一种指令,到固定的地方吃饭、上班、睡觉。在工业化的生产流水线上,每个员工都是不断重复工作的“机器人”,过分的忽视工人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在关注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环境的时候,还要重视工人的心理环境,工人不能过没有尊严的生活。“民生”是一个充满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在社会发展中,它突出了人的位置与人的主体性,在企业更是这样。人不是机器的奴隶,而应是机器的主人。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也要把以人为本,以工人幸福为追求标准,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化。
富士康的教训在于它把人当成机器,缺少人文关怀。发展不能见物不见人,不能目中无人。泰勒的管理方法,便是机器社会的产物,但是已经过时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好,社会财富的增加也好,统统都只是手段,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普遍增进,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只有当发展的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普遍福利,由人民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投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同时做到“发展为了人”和“发展依靠人”。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企业更如此。从这个角度看,富士康的人性化管理是有明显差距的,企业文化也是有差距的。富士康只是一个缩影,人被异化为机器的不只是富士康,其他代工企业也是这个样子。事实上,类似富士康的种种现象,正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翻看近期相关新闻,我们了解到富士康并非外人想象的“血汗工厂”。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设备齐全,待遇规范,也无明显的违法违规现象。即便跳楼事件频发,仍然有成千上万的打工仔等待着进入其中工作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痛感更深切。可以说富士康把“廉价劳动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是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的“模范”。
然而,不断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已经证明,如果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将会酝酿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拐点,以前那种用低廉劳动力来吸引资本的制度安排,不仅造成了职工权益与经济发展的脱节,而且最终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政府必须出面协调,否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类似富士康跳楼、群殴的事件还可能发生在其他地方。
另外,由于我国各级政府目前仍习惯于以保证GDP升幅来保持经济的发展,在资方与工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不少地方政府更多地在不自觉地维护资方的利益,而忽视了工人权益的伸张,这也是这种有缺陷的“中国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彻底转变经济模式,就需要领导转变思维方法,还要舍得让这种影响民生的GDP降下来,而这是要下大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