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BIM让梦想照进城市的设计软件
欧特克 发表于:10年12月17日 15:33 [来稿] DOIT.com.cn
想到——看到——做到
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理想城市的描绘也将不尽相同。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却是未来城市的共同方向。然而,仅有梦想还是不够的,人们需要实现梦想的手段。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城市化进程。”在2010年11月的AU大师汇工程建设行业大师论坛上,全球最大的二维和三维设计、工程与娱乐软件公司欧特克公司工程建设行业全球高级副总裁Jay Bhatt,向人们公布了一组数字: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居民将新增3.5亿,按照麦肯锡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的GDP将占全国总GDP的95%。欧特克预计,到2030年,人口超100万的中国的城市将达到221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会达到8个。
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化如何保证每个人的城市梦想都能实现?扩大基础设施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美国城市规划专家、芝加哥大学的里查德陶博教授说过,一个城市的发展更重要的不是如何限制规模,而是如何增加它的承载能力,包括公交系统的完善程度,物业结构的合理程度,以及电力、排水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等。
因此,城市化带来的压力是挑战,更是机会,尤其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真正的挑战则来自于如何以更协作、更智能、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把握这些机会。
“我想中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缺的并不是我们的想法,而是缺少具体付诸实施的办法,比如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如何进行货物的运输,如何来实施能源方面的可持续性。那么我们有什么的解决办法?”Jay Bhatt一语道出问题的本质。“如何分享和传达好的想法,对最终能否成为一个现实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变成现实,之前的想象都是没有意义的。”
想到——看到——做到,正是城市化跨越现实和理想的必经之桥。而搭建这座桥梁的,则是那些有着“隐形冠军”之称的工程设计软件和服务企业。
游客也许不知道,世博文化中心炫酷的外观和实用的功能背后,是多项创新技术的支持。在设计上,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研究院采用了一系列欧特克BIM软件产品组合,包括建筑模型、绿色分析、空间分析以及管道冲突检测工具。设计师可以更直观地体验到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日光和照明分析,对多个系统进行协调,从而以高效节能的方式实现这个项目。
而即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的上海中心,也通过使用Autodesk Revit系列等软件,实现了性能和可持续性的优化。在软件的帮助下,它不仅拥有了激动人心的外形,还减少了24%的风力载荷,节省了5700万美元的工程造价。
“为什么上海中心选择BIM的技术?”上海中心的业主方、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BIM项目经理赵斌总结了五点原因:第一,该项目涉及的学科非常多,分支系统非常复杂;二是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导致成本控制难度比较大;三是信息量非常庞大,因为参与方众多,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路径就变得非常复杂;四是行业整体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五是上海中心的企业文化是“激情、融洽、创新、务实”,上海中心希望通过科技的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传统的工程建设产业正在走向更大规模的团队协作。在高度端到端流程和可视化设计管理软件的帮助下,全球各地不同背景不同公司的设计师、建造者、管理者都可以整合成一个团队,实现高效节约、以人为本、富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战,突破种种难关。
在理想城市的建设中,处处都能看到工程设计软件的影子。给现实插上翅膀,让梦想留下足迹,这就是“隐形冠军”突破的力量。
没有围墙的花园
毫无疑问,二维CAD技术的出现,给工程设计带来了第一次信息化革命。而以三维技术为基础的一系列工程设计软件和服务的诞生,则推动了工程设计的第二次信息革命,对城市化进程意义深远。
建筑信息模型(BIM)引领了第二次信息革命,它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
从概念设计阶段开始,BIM就将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和信息共享纳入视野,将项目各阶段主要参与方都集结于麾下。它能够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和更新各种图形和文档,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同步。在施工和管理阶段,它可以实现可视化虚拟建造和施工,并帮助进行工程洽商和协调。而在后期的运维阶段,它可以对能耗、折旧、安全性进行分析预测。
在沈阳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赵宇看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维软件可以为设计提供一个很直观的空间概念,修改起来更加便捷和省力,能够节省设计院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对业主来说展示起来更加直观。三维设计软件必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然而,这样一个被业界看好的技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信息的标准化首当其冲。建筑业固有的产业结构分散性、工程对象惟一性、工程信息复杂性等特性,注定BIM大展身手之路仍然多艰。
“BIM不仅仅是设计工具,还是思想方法的改变。”清华大学BIM课题组顾明在AU大师汇工程建设行业大师论坛上指出,“BIM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要建立一个真正的语义,这个语义就是今天研究的BIM标准的问题,没有这种共识,专业之间、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共享还是做不到。”
“简单一点说,我们希望建立一根基准线,让业内每一个人都能看懂、听懂、没有歧义。”事实上,在传统建筑行业中,建筑物数据会被反复录入,在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阶段中,数据的重复使用极有可能造成歧义和误解。BIM就仿佛是通往理想状态的巴别塔,但如果语言不通,设计的世界将重新回到分裂。
对于以欧特克为代表的设计软件企业来说,在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跃迁后,又开始紧随从软件到互联网的时代潮流,越来越体现出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基因。面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与机会,是该呼吁行业开放协作、实现信息统一和共享的时候了。
开放、协作、创造、和谐——BIM将携手各行各业,打造没有围墙的梦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