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SOC2.0(3):安全审计与安全管理平台融合

比特网 发表于:09年09月10日 00:35 [转载] DOIT.com.cn

  • 分享:
[导读]随着企业和组织安全防御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加强内部安全的重视、以及内控与合规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安全审计技术和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安全审计产品选型过程

通过对安全审计技术和产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客户为了实现安全审计的目标,首先要将需求进行分解,对应到一组审计对象之上,然后选取最合适的技术手段,从而选定适当的审计产品。这也是审计产品选型的推荐过程。

审计对象和审计技术手段已经详细阐述过,这里,审计目标就是IT安全审计定义中的目标,包括:

l 判定现有IT安全控制的有效性;

l 检查IT系统的误用和滥用行为;

l 验证当前安全策略的合规性;

l 获取犯罪和违规的证据;

l 确认必要的记录被文档化;

l 检测网络异常和入侵。

针对不同的审计目标,审计需求分解会不一样,进而审计对象和技术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审计对象,每种审计手段都各有利弊。

日志审计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能够对各类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审计目标能够覆盖国家等级化保护、IT内控指引和规范的大部分要求,实现大部分客户 的大部分审计目标。同时,日志审计的技术实现代价较小,对网络系统影响不大,后期维护代价适中。因而一般建议用户构建安全审计体系首先从日志审计开始。日 志审计最主要的缺陷在于有时候无法获得被审计对象的日志信息,从而无法进行后续分析。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的审计技术多用于对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以及用户行为进行审计。该技术具有对被审计对象无影响的特点,但是需要购买专门的 审计设备和系统,需要专门的维护。该技术最主要的缺陷在于一般无法审计加密信息,或者为了审计加密信息而不得不改变网络结构,进而增加影响网络性能的风 险。此外,在审计用户上网行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新应用协议解析库,存在一个被动升级的过程。目前,该技术的变种较多,具体实现技术手段也都各异。

基于本机代理的审计技术较为固定,基本上就用于对主机服务器和终端的审计之上。该技术的缺陷就是需要安装代理,需要考虑代理的兼容性和对主机或者终端的自身运行影响性。此外,代理的升级和维护也是一个难点,具有较高的维护代价。一般用于有较高安全需求的场合。

基于远程代理的审计技术使用范围也较广,可适用于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审计,并且对被审计对象基本无影响。但是,该技术实现的审计目标较窄,集中于对审计对象的漏洞审计,以及对审计对象的配置基线进行稽核。

审计对象与审计技术实现方式的一般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1

  图:审计对象与审计技术的一般性对应关系

[责任编辑:张雅静]
花满蹊
自从国外的塞班斯法案颁布实施以来,国内版塞班斯法案也加紧脚步面世。企业面临的内控压力将会是信息安全行业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官方微信
weixin
精彩专题更多
存储风云榜”是由DOIT传媒主办的年度大型活动。回顾2014年,存储作为IT系统架构中最基础的元素,已经成为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存储产业的发展迈向成熟,数据经济的概念顺势而为的提出。
华为OceanStor V3系列存储系统是面向企业级应用的新一代统一存储产品。在功能、性能、效率、可靠性和易用性上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很好的满足了大型数据库OLTP/OLAP、文件共享、云计算等各种应用下的数据存储需求。
联想携ThinkServer+System+七大行业解决方案惊艳第十六届高交会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订阅中心

Copyright © 2013 DOIT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