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重量级嘉宾将在2015科学数据大会上发表精彩演讲

  • zhoubing
  • 2015-07-30 16:41:08
  • [原创] Doit.com.cn

[导读]由DOIT传媒特别协办的2015科学数据大会即将于8月25日在甘肃兰州召开,大会注册已进入最后阶段,欢迎对大会感兴趣的专业听众通过大会官网注

        由DOIT传媒特别协办的2015科学数据大会即将于8月25日在甘肃兰州召开,大会注册已进入最后阶段,欢迎对大会感兴趣的专业听众通过大会官网注册参会:https://dc2015.codata.cn/dct/page/1

       据主办方透露,本次大会将有四位重量级嘉宾出席,并在8月26日上午的全体大会上进行专题演讲,这四位嘉宾分别是:

       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他将进行“科学大数据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题报告。

       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前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讲将进行“大数据分析中的科学问题”的专题报告。

       Kwan-LiuMa(马匡六):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IEEE Fellow(院士),国际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带头人之一,华人在此领域的成就最高者。他将进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专题报告。

       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他将进行“科学大数据和先进材料的研究开发”的主题报告。

       以下为四位嘉宾的详细介绍:

\

       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秘书长及ISDE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ICSU)前主席、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科学委员会委员及IRDR-China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理事长,并担任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美国)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Taylor&Francis出版)主编及“国际应用遥感杂志”等4个国内外期刊编委。

       郭华东院士从事遥感科学与应用研究30年来,潜心科研工作,学风严谨,在雷达遥感信息机理、多模式遥感信息地物识别方法、空间信息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就。其中,系统揭示雷达电磁波与典型地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无植被沙丘几何散射模型,证实了长波段雷达对干沙的穿透性,揭示了熔岩的去极化机理与植被的多极化响应现象,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雷达遥感学者;研究提出多波段多平台遥感信息处理与识别方法,为减灾和矿产勘测等国家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致力于发展国家对地观测体系,提出开拓“波段、振幅、极化、相位”电磁波“资源”学术思路,推动发展了我国新型对地观测系统;提出数字地球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主持研制完成“数字地球原型系统DEPS/CAS”,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具“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合作创建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创刊《国际数字地球学报》并任主编,推动了全球性数字地球的发展。

       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编著作15部。作为第一或主要完成人,他先后获科技奖励13项,含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院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特、一、二等奖4项,2009年获Boon亚洲遥感金奖,同年被澳大利亚Curtin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被评为中科院、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被授予国家863计划15周年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全国科技界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等称号。

\

       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前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基于视认知的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首席科学家。1991年获国家教委及国务院学位 委员会联合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07年研究结果《基于认知与非欧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奖,2010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

       徐宗本院士长期从事Banach空间几何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SCI学术论文137篇,SCI他引921次,平均被引用7.86次 /篇。主要学术贡献包括:将数据建模从“辅助作图”层次提升到“认知模拟”层次,系统提出了基于视觉认知的数据建模新原理与新方法;发现非欧氏框架下的 “类二项式公式”数据建模新工具(Xu-Roach定理),奠定了机器学习正则化方法的分析基础;提出压缩感知L1/2正则化理论,解决了稀疏信号处理、神经网络系统、模拟进化计算中的一些重要基础问题。

\

       Kwan-Liu Ma(马匡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系教授,IEEE Fellow(院士),是国际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带头人之一,是华人在此领域的成就最高者。他引领和开创了多个可视化研究方向(如高性能并行可视化、智能可视化与界面设计、可视化艺术设计),提出多个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生命医学、材料、天文物理、气候模拟、地震模拟、湍流燃烧等领域的数据分析。马教授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200余篇论文,其中50余篇发表在可视化及相关领域(如超级计算、图形学)的顶级会议和期刊(包括ACM SIGGRAPH, IEEE Transaction on Visualization and Graphics, IEEE Visualization, SuperComputing)。

       马教授在各类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如IEEE汇刊的编委、IEEE高级会员、IEEE Visualization的程序委员会主席),组织各类国际学术活动(如开创了环太平洋可视化会议Pacific Visualization)。马匡六教授的学术影响力得到了美国各类科研基金的承认。他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或共同承担了美国多个重大可视化研究项目,包括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青年科学家及工程师总统奖(NSF PECASE)、大规模科学软件数据集可视化(NSF LSSDSV)、信息技术研究(NSF ITR)、千万亿规模计算(NSF PetaApps)、美国能源部加速战略计算计划(DOE ASCI)和基于高级计算的科学发现(DOE SciDAC)。项目经费总额超过一千五百万美元。2007年,美国四所大学和两个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共同成立超大规模数据可视化(Ultra-scale Visualization)研究所,马教授任所长与首席科学家。该项目由美国能源部资助超过900万美元,旨在应对百亿亿(exascale)规模计算的需求,是美国历史上在可视化领域最大的单笔科研经费投入。

\
 
      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1988年被人事部评定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评定“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专业委员会特种材料与制品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陶瓷科学院层状和梯度材料学会主席;世界陶瓷科学院自蔓延高温合成学会理事;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S Materials Technology和“粉末冶金工业”等国际、国内刊物的编委。

      葛昌纯院士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在气体扩散法生产浓缩铀用的分离膜研制中,分析推导了复合分离膜一系列特性参数和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提出了一条独特的制造复合分离膜的工艺路线,为研制各种复合分离膜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和“戊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分别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和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高性能粉冶高速钢T15,开拓了中国高性能粉冶合金钢的研究领域。在先进陶瓷领域,提出了以复合非氧化物取代氧化物作为氮化硅的新型烧结助剂,提高了材料的高温性能,成功研制出高性能的ST型先进陶瓷刀具并实现产业化。

      1997~2000年,提出、论证和指导完成了“863”课题“耐高温等离子体冲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已通过验收。“以氮化物做烧结助剂的氮化硅陶瓷”获得发明专利(87101293.6 )。1985年创办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和其他教授先后创建起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博士点和北京科技大学非金属材料博士点。在国内外各类核心刊物上主要发表论文164篇,还有SHS Research in Lab Special Ceramics.P/M at USTB Beijng,New Development of SHS Composites in LSCPM, USTB of China,Present Status andTrends of SHS FGM(Keynote lecture)等,其中被SCI收录15篇,被ISTP收录11篇,被CSCD收录8篇,被EI收录19篇。专著一部。






热点文章

精彩专题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doitmedia"
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1.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订阅中心
  2. Copyright © 2013 DOIT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百易传媒 版权所有.
  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030972号 电信业务审批 [2009]字第572号
  4. 京ICP备13004627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