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布局WAN加速,浪潮智能存储G2将远程备份提速10倍

导语:在数据中心的云转型中,需要备份到云或远程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大幅增加。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根据这一需求,推出了WAN加速技术,通过数据流压缩、固定块切割和多数据流并发,将远程传输的性能提升高达10倍、延时降低10倍,助推企业异地灾备和未来的云对接。

大象,如何跨地域备份?

当数字共享经济到来,有意向将数据备份到云或远程数据中心的企业越来越多。据Gartner预测,到2018年,使用云/异地作为备份目标端的企业的数量会翻番,比2016年初的11%增长一倍。这里既有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型公司,也不乏“大块头”的跨区域、跨国家的国字号企业。

不过,备份到远程数据中心或云端的愿景虽然看起来美好,想要消化下去却绝非易事。

先看备份的数据体量。企业业务繁杂,业务数据包括数据中心工作负载,比如文件共享区、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电子邮件、内容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规划(ERP)和协作应用软件(比如内容管理解决方案)数据,容量动辄数十、数百TB,甚至达到PB级,这吨位可以说达到了大象级。如今,这些工作负载大多在本地,而企业却希望把这头数据大象备份到云上或者备份到数百、上千公里之外的远程数据中心,难度可想而知。

再看远程备份通路。企业远程备份的通道一般是构建专用光纤网络或租用公共电信网络。前者企业也都清楚,专用光纤网络需要一笔不菲的建设投入,只能成为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才能负担的数据传输方式。普通企业几乎没有可能筹措规模庞大的资金去建立一个从性能、容量、带宽上同时满足备份业务需求的存储系统。更不用说专用光纤网络有可能会在某些特殊的节骨眼上,出现业务高峰,到那个时候怎么办?这样一来,后者是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式,也就是基于TCP/IP协议的WAN广域网传输。

既然WAN传输是性价比比较高的远程/云备份传输方式,那么就不能用“蛮力”解决一切问题。是不是有捷径可走?能不能更加简单高效的、智能化的满足企业数据远程备份的需求,做到四两拨千斤,减少越来越庞大的IT投资,把钱用到业务创新的刀刃上去?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现在数据远程备份已经不缺解决方案,缺的是如何在大容量、强交互环境下能够提升传输性能和体验的WAN加速方案。”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产品经理翟爽表示。“WAN(广域网)加速服务是一项对远程备份很有价值的存储技术,它使通过广域网(WAN)将数据高性能、低延迟的备份到公有云或企业远程数据中心成为可能。”

WAN传输效率提升,对于业务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据亚马逊(Amazon)统计,延迟每降低100毫秒可以换来1%销售额的提高;而阿卡迈(Akamai)的研究同样指出:网页加载延迟1秒将会导致平均7%的客户流失、减少11%的网页访问量和16%的客户满意度;AR和VR更是需要在1毫秒内完成场景的构建。虽然企业WAN传输效率提升对业务的影响,不一定像亚马逊、阿迈卡、AR/VR等场景这样有直观的数据来衡量;但随着企业数字化升级不断深入,WAN加速技术对业务的价值会更加显著。

浪潮智能存储G2:WAN加速,从何入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机制和特点。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数据通过TCP/IP协议进行传输,可以分为如下步骤:分割成报文段、发送并启动定时器、校验和检验、接收端排序、丢弃重复数据和流量控制。

数据通过TCP/IP协议传输的流程

TCP/IP协议在数据传输可靠性上具有优势。这里有个小故事,TCP/IP协议制定出来后,当时作了一个试验,将信息包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再通过陆地电缆,再通过卫星网络,再由地面传输,贯串欧洲和美国,经过各种电脑系统,全程9.4万公里竟然没有丢失一个数据位,远距离的可靠数据传输证明了TCP/IP协议的成功。

TCP/IP协议能做的这么可靠,这要归功于TCP的重传机制,它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然而,这个重传机制也有个问题:当一个数据流传输时,如果等到整个数据流传输完成,在接收端进行校验并将结果反馈给发送端,发送端确认无误再推进下一个数据流任务。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发送端传完一个数据流,等待反馈的过程,会造成带宽资源的浪费;更不利的是网络延时比较高,会降低前端业务的运营效率。而且一旦发送中出现错误,哪怕只是一个比特数据的错误,都需要重新传送整个数据流。结果可想而知,生产数据中心到远程备份/云备份的数据中心距离越远,需要等到反馈的时间窗口越大、需要重传的概率越高,带来带宽资源浪费加重、延时更长;当距离达到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时,传输效率会低到让备份难以实现。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在设计之初就系统的分析过远程协同、云对接、智能化趋势下企业数据中心的灾备需求,进而在WAN加速方面做了大量技术优化开发”,翟爽介绍到。

WAN加速:提升10X传输性能、降低10倍延时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的WAN加速原理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的WAN加速技术采用多数据流并发传输机制。一方面在发送端,会将每个数据流进行免license压缩,可实现2-5倍的数据压缩比;再将压缩后的数据流切成多个固定大小的数据块,给数据块打上序号和校验码,然后向传输通道传输各个数据流的定长数据块,源源不断的发送过去。另一方面在接受端,对每个定长数据块进行校验,一旦发现数据块有误或丢失,就反馈给发送端,发送端只需要重新传输这个小的定长数据块,不需要重传整个数据流。同时,对数据块进行排序和解压缩,还原成各个数据流的完整版。

浪潮智能存储G2的WAN加速技术对比演示

经过此番技术创新,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的WAN加速技术大幅提升了远程传输的效率。为此,浪潮进行了一组未加速和采用WAN加速技术的远程备份场景测试。在同样的IT配置下(主数据中心和备数据中心都采用了浪潮X86服务器和浪潮中端存储AS5500G2),首先基于FileZilla进行远程传输,这是一个免费开源的FTP软件,分为客户端版本和服务器版本,具备所有的FTP软件功能。其次,基于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的WAN加速技术进行传输。结果显示,在数据容量4.4GB,延时40ms、丢包率0.5%的情况下,未采用WAN加速需要传输55分钟,采用WAN加速后只需要4分钟;未采用WAN加速带宽10Mb/s,采用WAN加速带宽138Mb/s。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的WAN加速技术测试数据

翟爽表示,“浪潮WAN加速不仅技术领先,更采用了免费内置的业务模式,很受企业欢迎。通过提高带库利用率,将WAN传输性能、带宽提升10倍以上,满足了企业远程备份数据高效传输的刚需”。

浪潮存储WAN加速应用前后对比

WAN加速,助力智能存储G2在十多个行业落地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上市不到半年,已在能源、政府、电力、动漫等10余个行业部署应用,其中大量远程备份或两地三中心项目都部署了WAN加速技术。

有道是说得好不如用的好,如果企业CIO和CTO们在数据中心建设中有云备份或远程备份采购需求,可以买几台G2回去试试,在业务中实实在在的体验G2的WAN加速优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布局WAN加速,浪潮智能存储G2将远程备份提速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