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跨界、融合、路径——2016中国数据经济(CIO)峰会论道以“数据驱动的智能未来”

2016中国数据经济(CIO)峰会12月8日在北京举行。在当天以“数据驱动的智能未来”为主题的论坛中,DOIT &易会邀请到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理论方法室主任、国家发改委“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蔡跃洲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海尔集团首席信息官&首席数据官殷皓,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熊硕,中钢集团CIO 李红,大连大化集团CIO刘天龙等嘉宾进行对话。

333“数据驱动的智能未来”分论坛。

蔡跃洲(主持人):各位好,第一个篇章的主题是数据驱动的智能未来,展望2017年经济新动能和企业新动能。

大家知道从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所谓的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特征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原因主要是人口红利、制度红利以及后发优势的红利等的消失,我们正面临新旧动能转化的一个关键节点。与此同时,从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来看,我们处于新一论经济改变和产业变革这个一个转折点,新的趋势改变和产业革命正在蓄势待发。从趋势新动能能够看出来,新经济必将成为一个新动能。未来的新模式成为新动能的一个重要优势。

cc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理论方法室主任、国家发改委“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蔡跃洲研究员。

张新红的演讲,我简单总结了几点。一个是从宏观角度对数据经济进行了全面界定,我非常同意他的这个界定,就是大的广义数据经济应该跟原有的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大抵相同一个范畴。二是从信息化专业研究角度分析了数据如何形成新动能的一个实现机制。结合当前国家实施战略,对于发展未来数据经济如何形式新的动能进行了全面的展望。

第一个环节,我想利用五到六分钟,请在座三位CIO与两位主旨演讲进行简单的问答互动。

李红:刚才研究转型,数据化领先研究企业,与我们企业有较大的示范性、主导型。作为钢铁行业这么多数据驱动也是比较早的,体现最早数据驱动从自动化开始。当时数据更重要解决管控问题,对数据的控制,后来上了ERP是流程控制。这一论驱动应该是对互联网+、对经济、对客户、对生态整个生态链的驱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提一些问题。

dd中钢集团CIO 李红。

这一轮的数据驱动,作为传统企业我们的价值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面临两个方面,一方面自身提高数字化,另一方面要培养客户数字化。我们内部数字化好说,可以完善整个产业链,生态链。但对于面向客户的数字化,如何打造像海尔这样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张新红:我觉得有一些是大家共同的趋势。首要的是方向不能看错了,以前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也讨论过,就是未来的发展里有这么几个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全面信息化。过去刚才我们钢铁有更好的基础,当然到现在的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

ee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

第二个方面是网络化,所有客户,所有生态圈的要素基本流程和数字化如何连接起来,怎么能够各个环节数据都能掌握,仅仅能掌握还不行,利用数据比产生数据更重要。

第三个方面是生态化的问题。从价值链到生态圈,发展理念是不一样的,如何培育这个生态。

第四个方面是社会化。要利用全社会的资源,不能光靠工厂,厂的员工,要推进社会化,比如社交媒体这样好的运作方法应用到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还有平台化。刚才说海尔比较好,是一个大的平台。实际对于大型的钢铁企业来讲应该是一个大的平台,应该把各种服务做下去,做好。

对于小企业来说,社会化更重要,因为自己构建一个全新的平台更难,但是加入一个部门是很方便,寻求自己的部门发展是可以的。

第五就是服务。现在钢铁有一个议论,收入还不如卖面条高。前不久组织一个会议的时候也遇到一个钢铁企业领导,发了很多牢骚。我制止了他,说你想不明白的问题在这儿不要说了,你要回去好好想,怎么样把你的钢铁卖的价值,是你自己去思考,不是别人给你的。你钢铁都连不起网,还能怪卖手机比你多。一是从自身找潜力,另一个是把历史发展大趋势、大方向掌握好,后面的路子相对比较好走。

殷皓:转型有不同的认识——是做得更大还是更敏捷?其实也包括了整个产业整形,维持整个产业原先体系还有跨越式发展?从整个经济化来说,以红孩儿为例,红孩儿原先采取大规模的批量制造,但和用户直接产生关联的时候,订单量就非常小了,需要非常灵活,非常敏捷的制造模式,因此后来向非常大规模定制发展。这样帮助企业拉近用户之间的关系,增加客户之间的黏性。

gg海尔集团首席信息官&首席数据官殷皓。

整个对内的系统,从系统来支撑整个模式。每个制造行业看到用户数据是什么?主要是能够分析到用户需求。传统的销售模式都是走渠道,但是今天的渠道越来越多被电商开始取代,电商的平台越来越发达。但是到电商取代渠道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对用户产生了解,而不是被电商平台驾驭,这就变成非常重要。传统企业在这方面是不是能够跨过渠道,数据真正“扎”住用户,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就变得非常重要。

主持人:接下来四位企业家所属的行业都是我们传统制造业领导,而且都是企业翘楚。请其他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围绕这次篇章对话主题,谈谈新常态和企业新动能,如何把数据新动能转化为企业新动能。

刘天龙:我们集团在大连,大概经历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日本阶段,第二阶段从1949年解放以后到2010年辉煌的50年,第三阶段是从投资150亿集团进行新的变革和变迁。第一阶段是人力资源为主,是靠30000人拉一个牛车,每一个人都穿一个绳子在牛车上。第二个状态就是目前这种状态,我们是6000员工,同样的产品和体系,采用的是智能化仪表,第三个采用的人力资源马车,每一个人上马上骑这个车,把人力资源已经浓缩和加工产生更多的价值出来。搬迁以后,信息化建设在集团举足轻重。从上到下,集团董事长专门视我们多元化的旗杆,是统领32分支公司共同创新一个实践载体。

hh大连大化集团CIO刘天龙。

我想在细化过程当中,首先是我们多元文化,其次信息化支撑,最终要形成一个对机构的创新、整合和包容。信息化分为五个层次,基础层,DCS层,MES层,ERP是第四个层次,第五是互联网。在五个层次当中,互联网覆盖了轮船、车队、医院、培训机构、生产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崭新的系统,包容多元的系统把我们融合的业务在一起。

主持人:谢谢刘总,接下来请熊总。

熊硕: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也是50年的历时,从一个破产企业改制现代化的企业,之前员工素质比较低,管理比较散。通过信息化带动了企业一个转型升级的发展。目前来说成为中国全国领头企业。

jj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熊硕。

今年行业不景气,但我们走的研发和高端技术这一块,放弃了原来占绝大多数低端民用的进程。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使企业收益,今年利润增长应该将近25%。虽然是很艰难的时刻,但是企业依然拥有一个强大的动力,这是我对信息化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我不是专业IT人士,而且是财务主导下的信息化与改造。多年的过程中,我觉得企业经营业务是决定了对信息化的一个需求,那么信息化的需求一定是最合适的,而不是去追求一些高大一些假大空的东西。企业一定符合国家未来形势发展。

今天参加这个会非常有感触。我简单讲一些我的理解和体会,我搞经济出身。中国经济要摆脱西方各种自由经济带来的竞争性,应该利用和借助现在的大市场,实现中国经济集约型增长,而不是退化到现在经济增长形式。集约型最大的特点是资源精准对接,这就离不开大数据。我看到很多处于困难境地的传统行业,都是信息化比较落后的。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自身数据掌控能力非常差。华菱线缆在3年前实行一个APS,就是有限产能的高级排查性,这是基于企业自身产能派遣,很多企业不了解自己产能,盲目上设备,让自己企业上资产,使自己企业成为一个风暴公司,使产能过剩来临,反而使自己的企业生产陷入困难。

殷总研究机构进推动这个信息化平台上,而且把中国实现一个精准对接,有利于新旧动能的转化。未来我们就不再有去产能、去库存这种痛苦的决策。

作为企业而言,殷皓总讲解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企业走到这一步,该做的都做了,未来走上市场这一块,包括成本控制我觉得在同行做到最低,走上市场、走上渠道,走上用户体验,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非常感谢。

李红一个是推进数据化转型,第二是尽快发展数据化价值。这是目前传统企业观念上的转变的关键。

数字化转型,现在数字化转型有好多认识问题需要我们完善,因为现在数据和过去数据不一样,现在信息化和过去信息化也不一样。尽管这个数据化比较利用新的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毫无怀疑,但是靠技术转换尽快转化为新动能。我们搞信息部只是上技术就能实现管理,实际在转型过程面临挑战很大,如何改变新的战略挑战,解决业务模式,解决组织架构,解决管理水平甚至包括很多的流程,更不用说生态链、价值链都要变,技术与普通人员去营销。

这些带来数字化转型比信息化还要复杂,但恰恰是我们转动企业数字化过程中要来的,因为数据化解决流程、改变理念甚至完成颠覆你的模式。从消费互联网企业,到海尔可以看到这一点。

数字化转型目前是非常艰难的,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

第二是发现数据化价值,这就是找到切入点。如果找不到这个切入点干吗要数字化?知道找到原点,把数据推向营销,这十几年的过程实现了。当年搞数字化,想全流程成本控制,我们知道人工料费改造,管理是非常复杂。当然宝钢在90年代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数据,同样的工艺、同样的原料非常必要,必须要有准确数据控制。

现在我们所说的数据化,如果企业找不到数字化到底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这个企业是没有前景的。数据化如果真的变成新动能必须要转型,同时找到价值所在。
谢谢。

主持人:谢谢,刚才三位观点都非常鲜明,他们介绍的经验,简单点评一下。像刘总介绍印象深刻的就是改造,上了3万多套智能仪表,然后由3万多人减少到6000多人,极大的提高的效率;熊总介绍了从财务角度出发提出信息化建设,从成本节约、去产能这个角度,这个角度非常新颖;李总提出大多数制造企业心声,怎么样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信息化路径,怎让信息化为我所用,真正带来价值提升。

接下来请张主任介绍。

张新红:刚才听了三位的阐述,我非常感慨。为什么?9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调研过国内的企业,一年之内跑了30多大企业。那时候大家对大企业的认识跟现在相比真的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发现不用给企业普及信息化一般知识,因为他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痛苦的经历。

真正对信息化有感知的恰恰是这些企业。今年10月份这段时间为了调查企业新动能,我已经跑了11个省,每一个省跟十几个政府部门打交道,同时每一个省至少跑几十家企业。后先发现对新动能的认识,政府方面的转化任务要比企业任务重得多。

我很有感触,应该更多向企业学习、向他们实践,从我们的研究角度来说把他们更好的经验总结出来。我们已经掌握了100多企业的资料,希望好好研究一下,争取年底出报告,明年将如何培育新动能的任务完成,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一些借鉴。

根据刚才几位老总的意见,我认为很重要的首先可能还是观点转变的问题,思维转变这是一个是大事,这是一个大时代的变化,不是一个某一个小局部发生变化。整个时代发生的变化,人类正在走向社会,这是一个大背景,恰恰很多人看不到背景,还是用过去一些方法做。

第二个方面一定把信息技术仅仅当做一个手段或者工具实施。我刚才互联网有很多事情,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有很多的属性,不能只看到一两个属性,一定要把这两个看到。

第三个方面要紧跟着这些技术变化趋势,对这些技术变成趋势不要无动于衷,一定要找到。
第四个方面一定要找痛点。能不能把痛点找到,把各种信息技术给你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痛点一一按摩一下,这个技术按在那儿疼了,它就管用。就像你买仪表一样,很多的痛快能够改掉,就是改过自新。

第五个方面就是发展新趋势。能不能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新的需求?发现好的需求基于原来的经验积累,数字积累你就可以跨境合作,就可以延伸,就可以变出一种新的物种,一些新的生态。这些东西全部结合起来以后,也许会有一个新的变化。

我个人的一些理解,仅供大家参考。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想结合我们一些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各种研究,结合今天听各位专家和企业界翘楚的发言,我再谈一点我的体会。

首先我非常同意张主任的观点,企业才是我们信息化,最后数据经济能否转化为新动能最根本的基石。毕竟现在我们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也在提,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如果能够把数据经济形成企业新动能,宏观经济才会有了经济新功能。

其实创新经济学这个理论来讲,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新一轮经济革命产业链,它第六次的经济革命背后是一代ICT技术,ICT技术根据以往几次技术革命的经验,每一次技术国家都会产生新的关键要素。围绕这些关键要素经济社会的生产生活组成模式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在工业时代我们炼铁炼钢这些技术好了,钢成了非常便宜大规模获得的时代,我们有了工业化的时代。

在新科技革命时代我们关键要素就是信息,围绕这个信息我们这个信息流程就会再造。殷皓前面演讲让我对这一点非常了解,企业在实践,运用数据信息关键要素再造企业流程,再造企业的架构,再造企业运行模式,对企业新模式、新动能倍感信心。

从ICT技术特征来讲,作为通用类的技术能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作用关键能够有效提升其他关键要素的协调性。提高了协调性意味着什么?从我们经济学讲是一个效率问题,投入产出的效率,协调性提高了以后,其他的透出产出效率就会提高,最终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我们总书记提出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指的是同样的投入能产生更多的产出,企业层面利润会增加,到宏观层面就是增加值会增加。如果能结合各自企业的特点,把信息技术真正能够企业全面生产,最后宏观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经济新动能的目标就能实现。

简单分享几点观点,感谢张主任、感谢殷皓总、熊总、李总、刘总,我们这一节到此结束。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跨界、融合、路径——2016中国数据经济(CIO)峰会论道以“数据驱动的智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