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评华为智慧城市观

%e6%99%ba%e6%85%a7%e5%9f%8e%e5%b8%82

城市,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城市是人们聚居在一起,生活、学习、工作、创造、娱乐的地方,城市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理空间。

翻开历史,雅典、罗马,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长安、开封,是古代中华文明最伟大的象征;耶路撒冷,被誉为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圣城;德里,是印度教、婆罗门教、佛教的发源地。

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伦敦、巴黎、柏林、纽约、东京,先后成为区域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媒体、政治、娱乐、时尚之大都会。

30年多前启动的中国改革开放,令北京、上海、深圳,迅速崛起为世界经贸版图中最具活力的超大城市。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智慧城市,横空出世论成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人口,面积越摊越大,“城市病”问题也日益严峻。

我从小生活在北京西单北大街,从西单到西四两三公里间闲庭信步于书店、商铺的惬意早已成为往事,代之以每天奔波于二三十公里拥堵不堪的汽车长龙之中。

我所熟悉的古朴、典雅、宜居的四合院也已经逐渐远去,代之以建筑风格千奇各异的高楼大厦。

城市,不再宜居;出行,不再顺畅;空气,不再清新;办事,不再轻松。

从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到工商业活动,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数据显示,从2012年住建部启动智慧城市试点以来,中国已有500多个城市出台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上千家国内外的科技型公司都在宣称自己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诚然,从好的方面看,这一现象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已经意识到智慧城市是现代城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引擎。

另一方面,今天我们观察智慧城市建设,究竟哪个城市是大家心目中的智慧城市?哪个企业是做智慧城市成功的公司?很多人的心中恐怕并没有思考得十分清楚。

因为媒体人的便利,我曾经走访过数十位智慧城市的相关负责人,不少深入思考、扎实工作的优秀城市管理者向我抱怨,很多城市就是拿来主义,稍微把别人的方案改动几处就形成了自己城市上报的智慧城市规划。

正可谓是,习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识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

智慧城市在全国各地的一哄而上,其结果也就自然可想而知。

所以,重新审视智慧城市的内涵,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已经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不久前在巴塞罗那举办的2016年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在开场致辞中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两个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观点一:建设城市的神经系统

阎力大谈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首先就是要建设城市的神经系统。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各种终端、传感构成神经元,实现万物感知;进一步通过物联网构建城市的周围神经系统,实现万物互联,最终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IOC)构建了城市的中枢神经,也就是城市的大脑,实现了万物智能。

目前,各地政府发展智慧城市要面对多方的挑战,其中最典型的问题,

一是信息孤岛盛行,数据共享不足;

数据是智慧的根源。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化和信息化之上,各行各业的数据只有充分共享和交换,才能实现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

实际上,政府各部门以及城市各行业的数据并没有充分整合开放,阻碍了更宽更深层次的智慧应用建设。

二是物联网技术限制,感知和联接不足;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和联接让我们实时掌握城市各行业运行数据。没有感知和联接,城市运行就会“失聪失明失联失控”,智慧也就无从谈起。

而当前的物联网技术,不能从覆盖、互联互通、联接和成本等多重角度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要。

的确,建设城市神经系统这个比喻非常形象。

众所周知,人类的神经系统负责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试想有一天,人类的神经系统失灵,吃饭不知饥饱,流血不知疼痛,危险不知回避,耳闻目染无法通知大脑,人类也必将走向死亡。

今天,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化等新 ICT 技术,华为正致力于筑构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打造智慧城市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

例如,筑构开放、高效、绿色的云数据中心为消除数据孤岛提供基础条件;建设 ICT 能力开放平台、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使能平台,有效支撑数据交换共享;提出“ 1 + 2 + 1 ”物联网解决方案,利用华为强大的研发能力云管端协同的新 ICT 基础架构平台,支撑业务开发者快速进行业务开发,助力智慧城市“泛在感知和全联接”。

在城市化发展中,人与资源的矛盾总是不可避免的。云和物联网汇聚共享、整合开发城市信息资源,大数据支持高效和准确决策,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

例如,借助新 ICT 技术,智慧城市可实现人、信息 、资源、服务等要素之间的全联接。

在电子政务领域,政府可以在网站、手机 App 应用中开通办理护照 / 签证等城市服务功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特性;

在城市管理领域,政府采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析实时天气、交通情况和未来变化,提前预警、告知市民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和交通拥堵等状况,更好服务市民、管理城市。

目前,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服务全球 40 多个国家,100 多个城市。

在荷兰,华为与 Amsterdam ArenA 共同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并为球场部署了世界领先、容量在荷兰国内最大的无线网络,可以为球迷提供新型的服务,和更多更好的体验。该智慧场馆解决方案也获得了德国的 Signal Iduna Park、Veltins Arena和英国格拉斯哥的 Ibrox 等著名体育场馆的认可。

在捷克,华为提供了智能路灯解决方案,可根据环境感知能力,智能的调节灯的能耗,同时将海量路灯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每年为城市降低了 80% 的照明能耗和 90% 的人力维护成本。

在新加坡,华为帮助快速部署成本低的下一代国家带宽。灵活和开放的网络加速服务创新和公平竞争。

在喀麦隆,华为 2015 年帮助完成国家 ICT 规划,建议建设国家宽带及国家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建设平安城市及 E-edu / E-Tax 等行业应用。

在沙特,华为支持建设统一的城市网络,可以支持所有智能城市的行业应用,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公园、智能家居等。

观点二:建设开放、可演进的平台及其生态系统

阎力大谈到的第二个核心观点是,要建设开放、可演进的平台及其生态系统。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有能力做平台的公司才有能力建生态。这个平台必须是开放的,有生命力,而不是一个固化的、封闭的,必须能够不断接纳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上面生长。

城市是有动态发展的,有生命力的,这句话可谓说到了点子上。

1993年,我和所工作的研究院的大多数人一样,通过hotmail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子邮箱。不久后看到《北京青年报》一名记者在文章中竟然写道:“目前全北京市名片上印有电子邮箱的人不超过25人!”那时,互联网还仅仅流行于科研院校的范围之内。而如今,无论是吃饭还是购物,几乎不用现金已能畅通无阻。

1996年,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登上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观景厅,浦东还有大片的荒地。如今,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屡创新高,已成为上海的新地标。

1997年,当我第一次环游杭州西湖时,西湖十景还景景收费。2009年,我到杭州参加中国企业500强峰会时发现,一座杭州新城已经沿着钱塘江拔地而起。

曾几何时,我对北京出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建筑非常不满,因为它们在不断地破坏着我心目中红墙碧瓦的老北京形象。

2008年的北京奥运之夜,看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国友人在酒吧中为自己国家的球队狂热地加油呐喊,那一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崭新的北京!基于这种新的城市定位去思考,我再环目四顾,不但过去看不惯的古怪建筑一下子顺眼起来,还期盼着更多的新颖建筑在北京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北京”更加名副其实。

是的!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过程,人的心态,也在随着思维的发展不断活跃跳动。

在正是这一点上,阎力大所说的“建设开放、可演进的平台及其生态系统”打动了我。

当然,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智慧城市,是政府、运营商、通信设备厂商、应用开发商、普通市民等的共同愿望。

华为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巨大系统,不是任何一个参与者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领域的成员整合起来,围绕同一个目标,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这个工作。

聚焦 ICT 基础设施,华为提供开放、灵活、安全、弹性平台,包括ICT 能力开放平台、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业务应用使能平台。即通过 ICT 能力开放平台,将 ICT 能力进行封装、打包提供给业务应用开发者,使其更便利地调用 ICT 接口,共同为客户提供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联合提供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业务应用使能平台,为城市智慧应用提供资源获取自动化、软件开发自动化、运维管理自动化的服务。

在智慧城市生态圈的建设中,目前华为与 SAP 、海克斯康、 ESRI 、埃森哲、迅达、GE 、Honeywell 等 400 多家解决方案伙伴结盟,形成了涵盖平安城市、工业互联网、电梯梯联网、智能楼宇、数字轨道、全联接电网等领域的创新方案。

在推动创新和使能伙伴上,华为通过 Openlab 与合作伙伴联合孵化解决方案。Openlab 设有验证中心、ISV 支持中心、创新中心和体验中心四大能力中心。截至目前,已与 20 多家合作伙伴在苏州 Openlab 进行联合解决方案开发。

除了苏州之外,华为在慕尼黑、墨西哥、新加坡、迪拜、莫斯科等地建设 10 多个联合创新中心,聚合全球优秀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在此次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三位客户以他们在城市转型与提供高质量市民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脱颖而出获得主办方颁发的重量级奖项,包括肯尼亚MicroClinic公司获得“南部创新奖”,酒泉敦煌智慧旅游公司入围“城市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围“项目奖”。

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

目前,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在全球技术资源汇聚的地方设有16个研发中心,36个联合创新中心。将来不管哪里想建智慧城市,华为都有能力帮他们把平台搭起来,在这个平台上不断的演进,生长。

小结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中发展的。

城市的发展也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着。企业为什么坐落在这个城市?人们为什么生活居住在这里?金融服务业为什么在这座城市特别发达?世界文化巡演为什么常在这里举行?清新的空气为什么更多地出现在这座城市?市民的幸福指数为什么在这个城市最高?

智慧城市,要建立起神经系统去感知这些信息;智慧城市,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演进;智慧城市,是一种文化;智慧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段旅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评华为智慧城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