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也挡不住HP研发新一代计算机"The Machine"的计划

  • sunyingying
  • 2015-04-14 14:44:18
  • [原创] Doit.com.cn

[导读]据悉,尽管面临分拆带来的各种冗杂,但这不能挡住惠普研发新一代计算机“The Machine”的计划。外媒称拆分后的两家公司已草拟协议,抽调工程师合作完成这项工作。

据彭博社报道,今年11月,惠普将正式分拆为两家公司:惠普企业和惠普公司。三年间,惠普分家的消息时有传出。去年10月,“分拆”终于从惠普总裁兼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口中说出,正式的拆分要在2015年才能完成。

近日惠普分拆的消息再度引发关注,惠普正式拆分的时间只有半年左右,还有就是近期惠普在新研发怎么办,资金方面怎么分配?怎么完成计划?比如,The Machine项目会不会就此结束?

The Machine项目不会因为分拆而结束

尽管面临分拆带来的各种冗杂,但这不能挡住惠普研发新一代计算机“The Machine”的计划。外媒称拆分后的两家公司已草拟协议,抽调工程师合作完成这项工作

按照惠普的说法,“The Machine”集成了公司所有部门的最先进研发技术,如果最终达到目标,“The Machine”基本可以取代当前的计算机设计标准。不过,完成这项工作,即便是在惠普分拆之前,似乎都是艰巨困难的。

据悉,“The Machine”项目需要惠普多线同时作战,研发数项技术:纳米级低能耗忆阻器,能够大幅度提升数据存储;基于激光而非铜线的数据传输系统,速度远超当前款式;适用于全新零部件的软件系统。芬克透露,在谈及该项目初期时,惠普一位客户非常震惊,好像是在跟他谈论如何治疗癌症。

市研机构IDC首席研究官克劳福特·德尔·佩雷特(Crawford Del Prete)表示:如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The Machine”能够彻底颠覆全球每台计算设备,不管是PC还是智能机。

不过,惠普并未透露两家新公司合作的财务方面条款,也未公布“The Machine”项目所需资金,只是宣称,这是也将是惠普实验室规模最大的研发项目。

“The Machine”是惠普在2014年6月11日于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HP Discover Conference”上发布的新一代计算机开发项目。堪称,新一代超快、低功耗计算机,并可以使用冰箱大小体积的这种新型计算机组合,取代数据中心。

与传统计算机相比,The Machine有三方面的不同:

\

一是采用经过能效和算法优化的系统级芯片(SoC)。这种SoC针对特定用途进行了优化,可在实现性能提升的同时降低能耗。

二是统一存储,把原来由RAM和硬盘/闪存承担的存储任务(RAM负责临时存储,硬盘/闪存负责长期存储)全部交给所谓的忆阻器。目前计算机对内存的使用基本上仍沿用1940年代的方案,需要在两种存储(RAM内存与硬盘/闪存)之间来回交换数据,既影响性能又增加能耗。而忆阻器的存取速度可与DRAM匹敌,且存储密度却有望比硬盘还高,在掉电后还能像硬盘一样保留数据,而不是像RAM一样会丢失。这样以来数据的保存和处理都可以在忆阻器上进行,不用像原来那样需要的内存与硬盘之间来回交换,可显著提升效能,同时降低能耗。

三是内部全光通信。从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到机架内设备的互连、乃至芯片封装内部的通信电路,全部都采用光通信。从而使得通信效率大为提升。

根据惠普的仿真测试,按照这种办法设计出来的The Machine,其能力是常规计算机的6倍,能耗却只有后者的1.25%,体积则只有10%左右。The Machine的首席架构师Kirk Bresniker说,The Machine原型机将会在2016年面世。这种机器的目标首先是取代现有的服务器,不过Bresniker说这种设计有朝一日也可以部署到更小一点的设备上。

对于The Machine项目,IT行业也是赞成和反对意见并存,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而另一些人则提出尖锐批评,认为是可笑之举。面对这一质疑,惠普服务器部门首席技术官Keith McAuliffe(行业标准服务器及软件业务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去年7月就反驳称,“当数十亿台移动终端、数百亿乃至数千亿个传感器及摄像头接入互联网时,要处理的数据量会爆炸性持续增大。而以OLTP为强项的传统架构无法应对这一状况。这迫使我们必须要开发出新的技术”。

热点文章

精彩专题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doitmedia"
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1.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订阅中心
  2. Copyright © 2013 DOIT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百易传媒 版权所有.
  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030972号 电信业务审批 [2009]字第572号
  4. 京ICP备13004627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105